情感說說

國新辦就“聚焦高質量發展 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奮08靠設計app勇爭先”舉行發布會_中國網

requestId:68b1e467b28bf3.30707873.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陳文俊: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16場,我們很榮幸邀請到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先生,向大家介紹湖南省“聚焦高質量發展 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奮勇爭先”的情況,并回答各位關心的問題。與毛省長一起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還有:湖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迎春女士,省政人形立牌府副秘書長陳獻春先生,發展改革委主任黃東紅先生。

下面,我們先請毛省長介紹情況。

2024-05-10 10:00:56

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 毛偉明: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與大家見面。這里,我首先代表湖南省委、省政府,向大家長期以來對湖南高質量發展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說起湖南,大家應該非常了解。湖南在中國的中部、長江經濟帶的中游,因為地處中國著名的大湖——洞庭湖以南,所以稱之為湖南。同時,湖南的母親河是湘江,所以湖南也簡稱“湘”。歷史上,湖南有種植芙蓉的傳統,除了種水芙蓉以外還大量種植木芙蓉,所以又有“芙蓉國里盡朝暉”的美稱,講到芙蓉國,大家也自然而然會想到湖南。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湖南的發展,每到關模型鍵時刻、重要節點,習近平總書記都會親臨湖南,為湖南的發展把脈定向、指航引路。特別是今年3月份,習近平總書記第4次親臨湖南,要求我們要在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上持續用力。我們深切感受到,這既是總書記對湖南發展給予指引,也是對湖南高質量發展成就給予肯定,湖南已具備再上新臺階、爭取新勝利的基礎和條件。

2024-05-10 10:12:32

毛偉明:

從時間維度看,湖南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湖湘大地到處是活躍躍的創新創造,滿目是日新的奮進圖景。

一是奮進的湖南正在實現蝶變躍升。我們從2012年經濟總量的2萬億元,到去年突破了5萬億元,達到了5.013萬億元,實現了“四連跳”。同時,我們感覺到,它不是簡單的增長,它是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一致相協調的增長,是符合五大發展理念要求的增長,是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增長。

二是創新的湖南正在迸發澎湃動能。我們的高技術產業已突破了萬億元,高新技術企業也突破了萬家,近幾年以平均每年2000家以上的速度增長,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75%,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

三是開放的湖南正在加速擁抱世界。現在,我們經貿的“朋友圈”已經達到了235個國家和地區,同時,世界500強的企業有211個項目和企業落戶湖南,進出口總額突破了1100億美元大關。

四是美麗的湖南正在鋪陳秀美畫卷。全省綠色發展指數進入了全國前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分別居中部第1位和第2位。

五是幸福的湖南正在創造美好生活。城鄉居民收入持續跑贏經濟發展速度,養老、醫療、平面設計城鄉低保、公共衛生補助等穩步提標。

2024-05-10 10:19:27

毛偉明:

從空間維度看,湖南擴大了新的發展優勢。我們主要是把湖南放在中部、放在全國、放在全球來看,有三句話:在中部有亮點,在全國有地位,在國際有影響。

中部有亮點,首先亮在優勢產業集群。湖南有3個萬億級產業、16個千億級產業,擁有4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浙江并列全國第三。其中,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產業集群是全國唯一。其次,亮在優良的發展環境。我們聚焦壯大民營經濟,服務經營主體,提升政務服務,建設了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開展了助企紓困等行動。在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中,我們連續多年實現了進位。到去年,無論是湖南省還是長沙市,都進入了全國營商環境的前十,對民營經濟發展,還有湘商回歸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比如說,全國民營經濟我們經常把它概括為“56789”,湖南的民營經濟是“76999”——70%的經濟總量、60%的稅收,還有企業個數、企業創新、企業就業都貢獻了90%以上的貢獻度。抓營商環境是我們持之以恒、長抓不懈的一項重要工作。此外,亮在優越的發展平臺。中非經貿博覽會、北斗峰會等永久落戶湖南,世界計算產業大會、湖南自貿區、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湘南湘西承接轉移示范區,以及139家各個類型、各個層級、各個領域的園區,構筑起全省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主陣地。

2024-05-10 10:21:23

毛偉明:

全國有地位,我們有全國首位的優勢產業,“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達72個,居中部第一;有全國首創的改革經驗,現在大家都在談低空經濟,低空經濟的發展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低空活動佈置空域管理改革。湖南作為全國唯一的全域低空空域改革試點省份,取得了12項全國第一的改革成果。有全國首批的技術裝備,我們連續4年都安排了“十大技術攻關項目”,也就是要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攻破“卡脖子”關鍵技術上作出湖南的貢獻。這幾年來,我們已經有“首”字、“最”字號成果21項。

世界有影響,首先,這里有駛向世界的軌道機車,湖南有國內軌道交通最大的研發、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及電力機車、軌道交通電傳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其中,關鍵元器件、核心零部件、重大組件都在湖南生產研發和制造,特別是電力機車市場份額已經占全球的近1/3。這里有遍布全球的工程機械,我講一個數據,在世界前50強的工程機械企業中,有5家在湖南;全球前5強的工程機械企業,有2家在湖南,分別是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這些企業國際業務接近50%,真正成為大集團、大企業和有競爭力的跨國公司。湖南的工程機械“忙碌”在世界各類超級工程。這里有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湖南發揮北斗衛星導航原創技術策源地優勢,培育了從芯片設計到封裝、導航終端產品、應用開發、營運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大圖輸出,先后兩次召開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取得了很顯著的成效;這里有造福世界的湖南稻種,袁隆平院士發明的雜交水稻裝進了世界人民的“米袋子”,為世界減少饑餓作出了湖南貢獻、中國貢獻。

與君千里共明月,包裝盒更待攜手瀟湘行。當前,湖南正在持續用力打造“三個高地”,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我們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們,能夠到湖南走一走、看一看,體會瑰麗的瀟湘美景、感受獨特的湖湘文化、領略湖南高質量發展的火熱場景。

我就先介紹到這里。接下來,我和我的同事將一起回答各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2024-05-10 10:31:33

陳文俊:

謝謝毛省長。下面歡迎各位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2024-05-10 10:39:25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剛才您也介紹了,打造“三個高地”是中央賦予湖南的重要使命,毛偉明省長介紹了湖南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我們想請問,接下來在打造“三個高全息投影地”上湖南還將有哪些重要舉措?謝謝。

2024-05-10 10:43:01

毛偉明: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打造“三個高地”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湖南量身定做、一脈相承包裝設計的發展戰略,我們將在更高的目標定位、更好的服務大局、更大的影響帶動上,持續抓好“三個高地”建設。

一是持續用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湖南是有基礎和條件的,湖南是“制造業大省”,創造過以北斗導航為代表的“中國高度”、以超高速軌道列車為代表的“中國速度”、以“海牛Ⅱ號”深海鉆機為代展覽策劃表的“中國深度”、以“京華號”超大直徑盾構機為代表的“中國硬度”。下一步,我們將以此為目標,緊緊抓住4個關鍵點,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需要在企業、產業、產業鏈、產業生態上持續用力。大家知道,現在企業和地區間的競爭不僅是產業的競爭,也不僅是產業鏈的競爭,更是產業生態的競爭。所以,我們在產業生態上如何加快它的構建,是我們創造重要歷史的承諾。前一階段,省委省政府通過廣泛調查研究,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和要求,打造具有湖南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把它舞臺背板簡稱為“4×4”的現代發展體系,也就是傳統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鞏固延伸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是我們制造業大省在新展覽策劃時代新征程、在高質量發展中體現的作用和地位。

二是持續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我們要緊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什么才叫高地呢?我們認為有四個制高點,產業制高點、人才制高點、技術制高點和平臺制高點,這樣才能構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湖南創新綜合實力已經躍升至全國第9,通過開展高水平科研,連續四年實施“十大科技攻關項目”,已經在147個項目上實現了突破大圖輸出。比如,在高能級平臺建設上,全力以赴建設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4+4科創工程”、湘江科學城等重大平臺。

三是持續用力打造內陸地區記者會改革開放高地。湖南作為內陸地區,如何打造改革開放高地呢?我們覺得有四個著力點,分別是“兩端、兩有、兩帶、三化一流”。“兩端”就是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發力,供給創造需求,需求牽引供給。“兩有”就是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在新發展階段充分發揮政府的服務意識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最大效率配置資源。“兩帶”就是在“一帶一路”和湖南自貿試驗區帶動下,把創新成果、改革成效和成功經驗上升到制度層面,帶動改革開放發展。“三化一流”就是要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上持續發力,通過營商環境的改造,推動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邁向高地。謝謝。

2024-05-10 10:43:12

封面新聞記者:

日前,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在長沙召開。請問,湖南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將如何乘勢而上、奮勇爭先?謝謝。

2024-05-10 10:49:35

毛偉明:

首先感謝您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今年3月份在湖南考察的時候,召開了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湖南作為中部地區的重要省份,我們按照會議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湖南要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上奮勇爭先的要求,將保持勇于進取、力爭上游的奮進姿態,擔負起“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使命和責任。如何奮勇爭先呢?我認為應該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到奮勇爭先。

一是在增強經濟“貢獻度”上奮勇爭先。我前面講了,湖南在全國的版圖中處于中部,全省的戶籍人口7300萬,居于全國第8位,去年的經濟總量在全國是第9位,國土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在全國是第10位,我們經常講“八九不離十”,湖南處于這樣一個區位和經濟地位,應該在全國高質量發展大局中有所作為。我們將始終抓住增長極和增長點“兩增”,力爭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樣才能助推中部地區崛起。中部地區用的是“崛起”,長江經濟帶用的是“發展”,我們認為,“崛起”就要超過一般發展水平,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增長極的培育上,我們加快長株潭一體化,力爭到2025年長株潭的經濟總量達到2.5萬億元。現在,長沙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我們常講一個規律,凡是年輕人喜歡的城市,一定有活力,有美好的前景,長株潭地區的發展態勢非常強勁。我們將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躍升,使之成為中部重要的增長極。同時,著力打造北斗、新能源、文化旅游等新增長點,形成中部地區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二是在提高功能“承載度”上奮勇爭先。湖南素有“魚米之鄉”“有色金屬之鄉”的美稱,我們將抓住有利條件,發揮比較優勢,在建設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與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也就是中央賦予中部的“三基地一樞紐”的要求上提高承載度。比如,作為“魚米之鄉”,湖南糧食總產量多年來都超過了600億斤,去年達到了613億斤。其中,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居于全國第一,油茶種植面積和產量也是全國第一,為中國人的飯碗裝上中國糧作出湖南貢獻。作為“有色金屬之鄉”,湖南硬質合金材料約占全國的四成,先進儲能材料、先進鋼鐵材料全國領先。我們要不斷攻克前沿技術,力爭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達到8000億元,為打造能源原材料基地作出更大貢獻。

三是在擦亮綠色“顯示度”上奮勇爭先。湖南森林覆蓋率接近60%,所以到湖南去,到處是風景秀麗、山川秀美、移步換景。同時,湖南有163公里長江岸線,“一江一湖四水”是我們打造美麗湖南的主戰場,我們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保護好一江碧水”的要求,使湖南流向長江的水是一江碧水向東流。在產業生態化上,就是要使產業具有更多的“含綠量”“含金量”,體現環境友好、轉型升級。在生態產業化上,主要是在探索“兩山”轉換通道,還有“生態+旅游”“生態開幕活動+健康”等新業態上多下功夫。我們講要實現“四美”,哪“四美”呢?就是綠色產業之美、綠色生態之美、綠色文化之美、綠色制度之美。我們認為,制度也是有美感的,圍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圍繞“一江一湖四水”,實行更多的良治和善治,讓制度成為美麗湖南建設的重要保障。

謝謝。

2024-05-10 10:56:01

香港中評社記者:

湖南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是我國糧食主產省之一,請問在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上,湖南下一步將在哪些方面重點發力?

2024-05-10 11:00:35

毛偉明:

這個問題請我的同事,湖南省常務副省長張迎春同志回答。

2024-05-10 11:00:54

湖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張迎春: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湖廣熟、天下足”,湖南是建國以來從未間斷調出稻谷的兩個省份之一,為國家的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2023年,我們的糧食播種面積是7145萬畝,糧食產量是613億斤,水稻面積和產量居全國第一。下一步,我們主要在藏糧于地和藏糧于技“雙十舉措”上發力,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

一方面,我們推動藏糧于地“十確保”,堅持把耕地保護、建設、利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向良田要糧。例如,在擴面積上,我們開展環洞庭湖水資源配置工程,爭取確保開墾恢復平湖優質耕地160萬畝;穩妥推進后備耕地恢復,確保補足耕地缺口582萬畝;開展專項整治,確保每年臨時用地能夠復耕復墾到位。例如,在提質量方面,今年將會對316萬畝的高標準農田進行改造,確保湖南的480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能夠建設成為高標準農田;今年我們還會全面持續實施小農水建設和管護行動,確保暢通灌溉“中梗阻”7000公里;落實好秸稈還田、土地酸化治理,確保提升耕地質量0.4個等級。例如,在增效能上,通過土地托管、代耕代種來確保土地撂荒治理,能夠做到動態清零;堿地“以地適種”和“以種適地”相結合,確保耕地安全利用率能夠達到95%以上;分批次把山上耕地逐步調整到山下,確保有序推進耕地下山果樹上山;持續開展“三湘護農”行動,確保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另一方面,我們推動藏糧于技“十突破”,就是努力把湖南打造成為種業和農機產業發展的創新高地,向良技要糧。例如,在育糧種上,開展低鎘水稻、耐鹽堿水稻聯合攻關,突破低鎘水稻年增100萬畝;加快培育再生稻、短生育周期水稻和油菜品種,突破每年推廣再生稻“稻稻參展油”年增50萬畝。例如,在推良機上,開展農機裝備的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突破建成丘陵地區農機產業發展高地;大力推廣機插機拋,突破增密栽植年增5個百分點;加快研制推廣機收減損裝置,突破年均降低糧食損失率0.3個百分點;例如,在用良法上,推廣早稻集中育秧,突破新建集中育秧設施1000萬平方米以上;強化高產示范引領,突破創建高產高效示范片年均5000個;創建一批綠色生產示范區,突破實現測深施肥綠色防控全覆蓋;大力推進糧食增產計劃,突破“三分地養活一FRP個人”三一工程年增10萬畝;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協同機制,突破提升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水平。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2024-05-10 11:01:09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我們了解到,湖南的智能計算具備較好基礎優勢。請問,湖南如何發揮好這一優勢,發展壯大智能計算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謝謝。

2024-05-10 11:12:18

毛偉明: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智能計算已經成為當下全球科技和產業激烈競爭的一個重要領域,智能計算覆蓋了人工智能、先進計算等新興產業,以及賦能音視頻、北斗應用等現代產業,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活動佈置要求。湖南智能計算產業已經具備了先發競爭優勢,我們把它概括為“六有”——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有態勢,場地佈置有潛力、有空間。

一是有基礎、有條件。這些年,我們前瞻性布局了電力、算力、動力“三力”支撐,以電力支撐算力,算力支撐動力,“三力玖陽視覺”共同發力。在算力上,一體化推進算力、算法、算據、算網“四算”一體。截至目前,我們的人工智能算力已經達到了1200PF,走在了全國前列。同時,湖南也是銀河和天河超級計算機的發源地,超算算力達到200PF,走在了全球和全國前列。下一步,我們在通用算力、人工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上都要做科學合理有效布局,以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電力是工業發展的基礎支撐。在電力上,這幾年我們推進了寧電入湘,用寧夏的風和光點亮了湖湘大地的燈火。抽水蓄能電站等工程,新型儲能裝機居全國第二位,清潔能源已經超過了傳統能源,特別是我們準備在橘子州頭紅色景點場地打造“零碳島”,讓紅色和綠色深度融合,讓紅色基因和綠色發展攜手共進。在動力上,就是增強科技創新的動力。比如說,國產計算機本地配套率達到90%,實現了電腦整機“湖南造”、關鍵零部件“湖南產”、核心元器件“湖南芯”。

二是有優勢、有態勢。主要是“三個勢”:一是產業積厚廣告設計成勢,年均增長20%。現在智能計算產業已經達到了7150億元、占全國的7.3%,信創產業國產中央處理器、圖形處理器、固態驅動器主控芯片市場占有率居全國首位,無論是CPU還是GPU,湖南都是全國重要的研發設計生產基地。音視頻產業標準工業鏡頭、圖像處理芯片、超高清視頻解碼芯片、顯示面板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二是技術破題起勢。突破芯片、算力等大批關鍵核心技術。比如視頻超算,我們形象的比方是,讓技術人員吃一頓飯的功夫,就能完成一條宣傳片的渲染。三是平臺聚能蓄勢。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世界計算大會、互聯網岳麓峰會影響力不斷擴大,集聚國省創新平臺已超過200家。

三是有潛力、有空間。當前智能計算加速發展,我們預計到2030年,計算產業規模將達到27萬億元。我們將聚焦打造全國智能計算自主創新策源中心、世界一流信創產業集群、全國領先的音視頻產大型公仔業集群、行業領先的北斗規模應用產業集群。我們做了以下幾件事:與中國電子、華為共建“鵬騰”生態,做強全國首個自主可控計算產業集群,推動信創產業從“首創”邁向“首位”;每年實施10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0個應用示范項目,力爭到2025年產業規模超過700億元、應用覆蓋超過90%,我們形象的比方是,推動北斗從“天邊”到“身邊”;以科技賦能文化產業創新,將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打造成具有中國特色、全國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媒體融合新地標,我們也把它形象地提煉大圖輸出為推動音視頻從“融合”轉向“融創”。

謝謝。

2024-05-10 11:20:33

光明日報記者:

我們了解到,當前湖南正在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想請問在推進過程中有哪些經驗?下一步還有哪些舉措?謝謝。

2024-05-10 11:24:47

毛偉明:

這個問題請我的同事,湖南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黃東紅同志回答。

2024-05-10 11:24:5記者會7

湖南省發展改革委主任 黃東紅:

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是湖南歷屆省委省政府一以貫之的重大戰略部署,經歷近30年創新實踐,走出了一條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子。

在公共服務同城化方面,全面實現公立醫院就醫“一卡通”,實現202種電子證照互通互認,149項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跨市通辦”。

在交通互聯互場地佈置通方面,建成軌道交通里程233.1公里,實現“公交化”運營,長沙至株洲、湘潭發車間隔僅18分鐘,貫通8條融城干道,“軌道上的長株潭”成為現實。

在產業創新協同方面,擁有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中小航空發動機4大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創造了“自主創新長株潭新現象”。

在推動綠色生態轉型方面,劃定528平方公里,建立了全國探索最早、世界面積最包裝盒大的城市群綠心,構建了以地方條例、總體規劃、項目準入辦法為支撐的綠心系統保護體系,綠心森林覆蓋率提升近10個百分點。

在提升城市吸引力方面,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塑造了網紅長沙,歷史與現代交融的獨特魅力。五一期間,838米長的黃興路步行街日均人流量達到110萬人次。

< TC:08designfollow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