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bdc424e59b30.33933839.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鎮農民放下鋤頭拿起筆頭,通過賣畫脫貧,而且將畫包養app賣到了國外?
“這是真的。你看這個手機殼上的畫就是包養網單次獨峒鎮農民畫的。手機殼銷量還不錯呢。”三江侗族自治縣委宣傳部部長唐利包養意思林掏出手機向記者展示。
獨包養網峒鎮位于湖南、貴州、廣西三省包養網(區)交界,是該縣包養的一個甜心寶貝包養網偏遠鄉鎮,離縣城有差不多兩個包養小時的車程。
記者走進獨峒鎮政府大院,一幅幅大小不一的農民畫令人目不暇接。簸箕畫、服飾、扇子、布藝、十字繡……包養妹各包養甜心網種類型的畫作應有盡有。
正在大院里作畫的楊慶宜告訴記者,他與畫結緣來自30年前。30年前,縣文化館的老師見他右手殘疾,而且還酷愛畫畫,就培包養養他用左手作畫。楊慶宜漸漸愛上了侗畫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藝術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他看到村民上山犁田、洗衣織布等生包養留言板產勞動的場景,以及百家宴、“月也”等節日的喜慶場面,都會用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手中的筆包養女人記錄下來。
2015年,楊慶宜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戶的帽子戴在頭上,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發包養條件揮自己的特長脫貧致富。”楊慶宜說。包養網dcard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他接到了柳州市一筆漆畫訂單,第一年就賺了1.6萬元。第二年單是漆畫訂單就賺了1萬元包養俱樂部,侗族畫也賣了1萬多元。
作包養網單次畫讓楊慶宜甩掉了貧困帽。他家還有2畝茶園,每年的收益在1萬甜心寶貝包養網元以上。“平時我忙完了農活,就來這里作畫賣,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楊慶宜說,“我是大山包養網里的農民,扛起鋤頭上山,天天接近原生態,對農民生活有更細致的觀察。活到包養網老,畫到老。”
侗族農民畫題材鮮明、造型夸張多變甜心寶貝包養網、色彩或純樸或鮮艷,地域性與民族性和諧統一,造就了其獨特的民族文化藝術內涵和特色。獨峒鎮作為侗族農民畫的發源地和傳包養網承地,2002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命名為“廣西民間藝術特色之鄉”,2008包養條件年榮包養獲文化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臺灣包養網美稱。2012年,侗族農民畫被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創作侗族農民畫不僅是脫貧的突破口,還能夠很好地傳承傳統文化。
包養網ppt2019年包養甜心網,獨峒鎮侗族農民畫產值達500多萬元,侗族農民畫家群體每月人均繪畫收入達到3000元,成為侗鄉農民致富增收的示范包養俱樂部點。隨著政府對侗族農民畫的大力扶持,侗包養網族農民畫家隊伍也逐漸發展壯大。獨峒鎮先后涌現了楊共國、楊慶包養網宜等10位土生土長的優秀侗族農民畫師。(記者 周驍駿 陳自林)
TC:sugarpopular900